
近日,苏州市相城区单亲妈妈夏心霞的离奇遭遇引发社会关注。原本在医院工作的她,突然被一家从未听闻的塑胶制品公司追讨200万元债务,更发现自己早在十年前就被冒名登记为公司股东。尽管笔迹鉴定、社保记录等多项证据均指向身份被盗用,但一审判决仍要求其承担还款责任,目前案件已进入二审阶段。
平静生活突遭变故:催款通知揭开冒名谜团
2023年5月31日,夏心霞收到苏州瑞田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破产管理人的通知,要求其补缴20万元出资款,并被告知需对该公司200万元的"抽逃出资"承担连带责任。这对独自抚养孩子的夏心霞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她从未参与过任何公司经营,甚至从未听说过这家企业。
经查证,2013年9月24日,有人利用夏心霞的身份信息,将其登记为瑞田公司股东。工商档案显示,该公司注册及变更材料中所有"夏心霞"签名均系伪造。苏州崇法证据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司法鉴定所的笔迹鉴定报告明确认定,25处签名与夏心霞本人笔迹不符,涉及多人伪造。
证据链完整仍一审败诉 关键鉴定意见未获采纳
为自证清白,夏心霞提交了2000年至今连续缴纳的社保、公积金记录,医院工作证明及工资流水,证实其经济生活与涉事公司毫无交集。2023年6月,苏州市相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大队调查也确认,工商档案中存在大量虚假材料。
然而一审法院仍判决夏心霞需返还出资款及利息。争议焦点在于,笔迹鉴定这一核心证据未被采纳。
行政审批环节存疑 受害人指控调查中断
维权过程中,夏心霞曾向苏州市相城区行政审批局报案,但遭遇波折。其反映,工作人员在未做专业鉴定的情况下,仅凭肉眼判断签名真实性,并多次暗示"认识相关人员"。虽市场监管部门后续查出档案造假,调查却在2023年11月突然中止。2024年4月,夏心霞起诉行政审批局又被以"程序行为不可诉"驳回。
二审成最后希望 单亲妈妈呼吁司法公正
目前,夏心霞已提起二审上诉。她强调:"那些冒用我身份的人逍遥法外,而我这个毫不知情的单亲妈妈,却要耗尽心力、财力自证清白。再难,我也要咬牙向前——为了孩子,更为了讨一个公道!"法律界人士指出,此类"被股东"案件需重点审查注册程序合法性及当事人主观意愿。
本案暴露出企业登记审查漏洞及受害人维权困境。夏心霞表示,作为单亲母亲,自己既无经济能力承担莫须有债务,更担忧信用污点影响孩子未来。二审开庭在即,她期待司法机关能彻查冒名事实,还其清白。